抬打谷机
2021-08-23 11:14:00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株洲高新区(天元区)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周媛 | 作者:刘文清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3784

抬打谷机,在农村“双抢”中是一项重要工作,男人专属。这是真正考验你是不是男子汉、是全劳力还是半劳力的一块“试金石”。相信在南方地区,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,无不与打谷机有过亲密接触,那份情感真是爱恨交加啊!


​“双抢”时节,一般是早上割禾,上午、下午打谷,下午五点之后,待太阳不再十分强烈时再插秧。打谷机是农家重要的生产工具、私有财产。买一台打谷机多少钱,没有考究。平放的打谷机不足三米,脱粒滚筒不下50斤,扮桶浸湿水后起码是100斤开外,打谷机的重量主要集中在踏板那边。因为早稻种植比较分散,往往在收完这块稻田之后,又得把打谷机抬到别处。为避免抬回来抬出去浪费人力,“双抢”的那些日子,打谷机白天晚上都放在稻田里,风吹、日晒、水浸、人踩。上午打谷完成后,就把打谷机抬到田埂上来,流干水分减轻重量,同时在上面堆放一些稻草防止太阳曝晒。为了提高劳动效率,农家多是把扮桶连同脱粒滚筒一起抬。否则,专程一个回来抬滚筒,既浪费时间又消耗体力。遮板则放在扮桶上方,用稻草结绳固定好。

家中就父亲和我两个男劳力。抬打谷机成了我与父亲的专利,责无旁贷、义不容辞。其时我正在上学,初中、高中或是大学,每年“双抢”正逢暑假。第一次抬打谷机时,父亲像师傅带徒弟一样,向我讲解抬打谷机的要领和关键。每次抬打谷机时,父亲总是主动抬踏板那头重的,把扮桶轻的这边让给我。父亲把踏板用力压下,扮桶那头翘了起来,我立即蜷身进入扮桶,肩膀顶着直立起来,父亲再把踏板上肩,抬打谷机的动作即告完成。待到达目的地了,抬扮桶的人得先从桶里面出来,抬踏板的人再放下,否则会折腰受伤的。抬踏板的人走在前面,承担着打谷机三分之二的重量,虽然负荷重些,但因为行走在前面,怎么走、走哪条道,走的节奏快慢都可说了算。抬扮桶走在后面的人呢?人窝在扮桶里面,整个身子都被扮桶罩着,目光所及,均在扮桶之内,视野不足三米,被动地让前面的人拉着走,或直行或转弯或上坡或下坡,都只能被前面的人牵着走。正如有人问邓公长征是如何过来的,邓公答:跟着走!抬打谷机后面的人,便是如此。

更要命的是,扮桶内空气不流通,闷得慌,加上酷暑难当,口子朝下的扮桶里面犹如一个蒸笼,人在里面无异如“洗桑拿”。扮桶边沿扛在肩膀上,双手必须紧紧地抓着,保持平衡。豆大的汗水从额头、颈根滴下,或是渗入眼睑,模糊了视线。幸好肩上搭了一块毛巾,一来可以起到垫付缓冲作用,使肩膀免受扮桶边沿伤害,二来能够随时用来擦抺汗水。田埂路狭窄且湿滑,必须加倍小心。一旦摔倒,人被打谷机压伤,也是够呛。经过的田埂上,有的还种植有农作物,生怕路过的打谷机刮搡它们,只能小心翼翼,踯躇前行。

因为气力不支,加上紧张慌乱,往往是走不了三四百米,我就要紧急叫停,父亲于是赶紧先蹲下来把打谷机放倒,我这才能够伸出头来透透风,喘几口大气。一边擦汗,一边环顾四周,感觉曙光就在前面,顿时又信心陡增、元气满满。

抬打谷机是“双抢”的重头戏,也体现了男子汉的担当。抬打谷机的经历,有辛苦有汗水也有怨言,但更多的则是丰收后的喜悦,以及一个懵懂少年在劳动中的成长和进步。

后来,随着劳务经济迅猛发展,农田大量抛荒,农民洗脚上岸成了买米吃的城里人。伴随父亲年岁日增,体力衰退,身体健康每况愈下,也不再种植水稻,打谷机逐渐没有了用武之地。去年正是早稻下秧之时,父亲因病不治离世,躺在屋角的打谷机也被邻居顺走,或被拆卸肢解当柴火烧了,或是当作了其他用途,不得而知。

责编:周媛

来源:株洲高新区(天元区)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